清溪

今夕何夕

 

单就作品来说曹植肯定完胜,两千年来的主流也一直是曹植文学成就为三曹之最
曹丕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对七言诗的开创和文学评论上的领先地位
看到有人说文帝位尊减价,思王势窘这些话,其实很想说不谈后世。
两人夺嫡之争前明显曹植的评价就高于曹丕了,否则文才不会成为曹植夺嫡的砝码,陈寿也不会说曹植达到足以自通后叶的地步了。曹魏一代,记得裴注中高贵乡公登基时有人评价高贵乡公“才同陈思,武类太祖”可见早在曹魏时代,曹植的才情已经是那个时代的标杆了。西晋初年,晋武帝和曹植儿子的对话也透露信息,先王【曹植】才高名世。
过了魏晋这个由于宗室或前朝宗室身份的敏感期之后,曹植简直被捧上天了,谢灵运夸其八斗,钟嵘将其比喻为人伦中的孔子,曹植作品在萧统《文选》中也是收录数量排前几的大人物。个人觉得宋齐梁陈得国不正.而且那个时候儒学式微,不至于因为曹丕代汉的政治原因产生对曹丕的恶感吧。即使是提出文帝位尊论的刘勰,也是认可曹植多于曹丕。《文心雕龙》引用曹植次数25次,曹丕11次。
再这之后曹植的文学地位一直在下降,但始终高于曹丕。一直到明代开始出现争议,以王夫之为代表,现代则是郭沫若和叶嘉莹。但争议虽在,直至今日主流还是认可曹植大于曹丕。
首先曹丕有两个致命的缺点
一 除了有屈指可数的几篇很精彩之外,其他“率皆鄙质如偶语”此鄙质非指文风朴素,而是真的沦于庸人水准,相比之下曹植的佳作太多。简单来说曹丕的诗比曹植的更好懂,曹植的很多你是读不懂的
二 文风单一,说好听点是王夫之和现代某些学者吹的常人难以模仿的空灵妙寂,说难听点就是雅秀而伤于弱,文笔细腻,不知道他们为何而愁,看多了这个调调就觉得无病呻吟,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风格叶嘉莹很喜欢
再谈曹植,明显的优势
一 体被文质,诗歌有韵律美,推动乐府诗向文人诗的转变和五言诗的大力发展,这点乃兄乃父还停留在质朴乐府诗阶段。别和我说词藻华丽就是好模仿和俗气,绚烂之极方归于平淡,曹植诗歌就是从雕饰走向本真,后期的赠白马王彪非常质朴写的一气呵成,沉郁之气不输杜子美。比起一言不合的小感伤,我还是喜欢有过惨痛人生经历后的那份沧桑
二 骨气奇高,他的作品是建安风骨的极致,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。不知道为什么现代人只强调他词藻华美,真正打动杜甫“诗看子建亲”的是曹植风格雄健沉郁和喷薄而出的情感张力,那是用悲惨人生感悟出的不平之气,哪里好模仿了?格调极高。
首先曹植工于起调,比如“高树多悲风”“九州不足步,愿得凌云翔”“远游临四海,俯仰观洪波”一开始就是波澜壮阔,大气磅礴。其次苍劲有力,昂扬如白马篇捐躯赴国难,沉郁如“丈夫志四海”的赠白马王彪,“抚剑而雷音,猛气纵横浮”“弦急悲声发,聆我慷慨言”等等太多,情感喷薄的张力真的能引起我的共鸣。
三 风格多变 豪放如苏轼也能写出婉约的小词,曹植小清新的比如“别日会难,各尽杯觞”“弦歌荡思,谁与销忧”“云高气静兮露凝衣”这些很多只不过被太多的佳作埋没了而已,绮丽到极致的洛神赋等等,可清新可绮丽,可豪放可婉约,这是大诗人的境界,现代人总是自作聪明,说一句封建意识凑成曹子建,难道2000年来的文人都眼瞎不如郭沫若聪明吗?
单就作品来说曹植肯定完胜,不提诗赋,他的散文和表就写的不错。读三国志,你读曹植传很大的感受就是他写的表文独冠群才,虽然他的求自视表没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出名,但后两者都是以情出名,语言很朴实肥肠容易懂。曹植的表已经有骈散文的倾向而且大量用典,就文辞来说同时代无人出其右。
赋文来说一篇洛神赋就足矣了。
曹丕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对七言诗的开创和文学评论上的领先地位。
作者:询博望君兮

  1 1
评论(1)
热度(1)

© 清溪 | Powered by LOFTER